小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身体素质与协调能力发展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舞蹈;身体素质;协调能力
正文
课题: 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益线上小课堂—农村小学体育舞蹈创新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212303028)
引言: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尚未得到有效发展,是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积极效益,同时也会对其日常生活与学习表现带来深远影响。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身体活动项目,在当前我国大力要推动综合素质发展的背景下得以备受关注,合理的舞蹈练习能够帮助学生们改善动作协调以及节奏感知能力,提升身体意识以及姿势控制水平。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当对这一课程予以重视,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舞蹈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一)对心肺健康的影响
舞蹈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有氧运动,需要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依照节奏,保持动作的持续性,对于学生们的心肺健康能够进行充分锻炼。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深呼吸以及良好的气息控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力耐力,增强其心脏的收缩力与耐力,从而提高肺活量以及氧气的运输与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其血液循坏,提升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舞蹈动作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肢体动作,小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执行的各种动作都需要落实相关要求,发挥出肌肉的力量,保持柔韧性,从而实现学生肌肉力量以及身体灵活性的锻炼。具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上肢力量的锻炼,在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上肢需要进行动作配合,以保持身体平衡,有效协调肢体动作,对于学生们的上肢肌肉力量能够实现充分锻炼;其二是核心机群稳定性的锻炼,腹部、腰部等肌肉群是人体动作的重要支撑,在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弯腰等动作,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核心肌群,对其身体平衡稳定性予以充分锻炼;其三是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转身、跳跃等动作在体育舞蹈中并不少见,这些动作都需要小学生使用下肢腿部的肌肉力量,需要通过反复练习,以提升其肌肉力量与耐力。
(三)对体重控制的影响
当前来看,大部分小学生由于优渥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注重日常的健康饮食,也疏忽平常的运动,导致学生的体重飙升,身体机能下降,体育运动能力明显不足,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而体育舞蹈则可以有效消耗热量,通过多样、节奏快的舞蹈动作,持续消耗大量热量,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同时也能够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在身体静止状态下也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改善不正确的身体姿态,提升身体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不同,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适度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二、体育舞蹈对青少年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
体育舞蹈作为身体协调性较强的活动项目,对于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而言具有显著的影响。下文将从动作协调、节奏掌握、姿势控制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对动作协调的影响
体育舞蹈动作要求学生们能够完成相应的舞步动作,通过对自身肢体的控制,完成各种舞蹈动作的联系,实现各个身体部位之间协调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准执行动作,便于改善学生们的空间感知与定位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保持合理的身体姿态,维持身体平衡,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并且还需要在音乐节奏以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自助判断自己的动作与步伐,以增加舞蹈动作的协调程度,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的头脑与认知发展。
(二)对节奏掌握的影响
一般来说,舞蹈动作通常与音乐节奏是维持同步的,小学生在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动作要点,同时也应当根据音乐节奏来进行动作,能够逐步学会感受并表达音乐节奏,分辨出不同音乐元素在节拍、旋律等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别,并以此来进行舞蹈动作的调整,逐渐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节奏感,并加强舞蹈动作要点的记忆,提升其专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感。
(三)对姿势控制的影响
体育舞蹈着重强调正确的身体姿势,需要学生们通过控制自身肢体,关注自身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以及位置,以此来完成相应动作。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意识,让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动方式,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同时能够注重身体线条以及动作协调性,从而帮助其逐步改善自身的不良身体姿势与体态。
三、小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注重基础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未能得到全面开发,对于自身肌肉的控制力较为薄弱,因此针对于小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不应当过难,应从基础开始,对学生们的舞蹈基本功进行着重训练,培养学生们的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而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先从简单的舞蹈动作入手,逐步提升训练难度,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基础水平,提升其身体素质与协调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来说,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新鲜事物没有抵抗力,很容易会产生兴趣。因此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舞蹈道具作为辅助工具,适当融入一定的游戏环节,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舞蹈动作技巧,同时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强调音乐节奏
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音乐节奏感很强的运动项目,为保障整体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同样也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节奏旋律变化较为明显的音乐,并配合鼓、节拍器等道具,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律动。而学生们也可以跟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拍手或者踏步,实现音乐节奏的简单联系。随后则可以将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进行结合,鼓励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律动来掌握舞蹈动作的要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对学生们的心肺健康以及肌肉力量的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体态,增强音乐节奏的感知,并实现自身体重的有效控制,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协调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教师则应当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其基础能力的锻炼,并采用合理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其音乐节奏感,让其能够更加灵活地协调身体动作,培养其身体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健康,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念东,孙志花.体育舞蹈在小学校园的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J].尚舞,2023,(08):147-149.
[2]茆俊亚.实施有氧体育舞蹈教学提升小学生身体素养[J].尚舞,2022,(02):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