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知著 以美育人——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常笑语 张丽红 阎海燕 段雅婷 张艳青 胡青平*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摘要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依托《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增设了一个创新性实践项目。本文从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意义、主题甄选、具体实施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尤其以固定赛道的《锦绣山河》和创意赛道的《一“鹿”繁花》两个作品为例从作品内涵蕴意上进行了赏析,进一步深化了该创新活动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培养皿艺术;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

正文


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是立足高校思政美育研究,依托《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增设的一个创新性实践项目,即:以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设计理念,以菌为翰墨、皿为宣纸,用菌在培养基平板制作图案,引导大学生用微生物的艺术人生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使命。本研究在文献调研和梳理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以我院22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卓越班和免费师范生班为对象,增设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深度参与主题设计、培养皿作画、多维度评价标准制定等三个环节,以“首届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活动为效果检验平台,有效推动学生自然养成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文化自信的公民品格,从而实现以微知著、以美育人的教育使命,并有效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面传播。

一、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首先,时代是思想之源。2023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会议,在我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会议的胜利召开,不仅让高校师生在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上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上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工作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是我们需担当的使命。 

其次,实践是理论之巅。理论教育更多呈现的是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方法,而实践教育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进入真实的场景和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并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可见,实践教学必然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载体,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工作更好的融入到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工作中是必然之路。

再次,美育是思政之魂。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五育并举提法,并将其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完美融合,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指导理念,但支撑其的教学环节主要依靠音乐、美术等主体,涉猎面不深不广,因此,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美育元素并将其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之路。

二、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主题甄选

本次活动分两个赛道,即固定赛道和创意赛道。固定赛道的主题是由设计小组预设、甄选出的7个主题,并初步给出设计草图(见表1),供学生们直接模仿效用。创新赛道的主题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构图,经设计小组甄选后方可实施,建议学生选择中国特色的主题、元素等,比如酒、醋等,或其它有代表性的图案或文字,充分体现积极上进、乐观的主题。

1 固定赛道的主题汇总

序号

题目

拟呈现蕴意

草图样例

主题一

最美师大人

师大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畏艰险之精神

 

主题二

盛世中国风

杭州亚运会上炎黄子孙弘扬文明古国之风气

 

主题三

再创辉煌梦

山西师范大学迁建办学之神笔

 

主题四

生态共同体

 核污染事件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之反思

 

主题五

喜迎“熊宝Y

家(国)是唯一之归途

 

主题六

共建“新丝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实践

 

主题七

铸魂三尺台

教师用点滴之爱浇灌学生心灵的为人师表之师魂

 

三、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实施

1. 实施对象:山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22540101F)和22540106两班级,共60人。

2. 实施要求:可以小组或个人参与活动;可以选择任一赛道参加(固定赛道和创意赛道),也可以两者都参加;实施所需的“笔”(接种环、棉签、牙签等)、 “墨”(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纸”(固体平板或平皿)、“砚”(EP 管、小型锥形瓶等)均需各小组自己设计和准备[2];实施时需将事先准备好的图案放在平板下面,用合适的“笔”蘸“墨”,沿着线条小心去画(无菌操作),把平板放在培养箱至形成预期图案[3];实施后的作品需拍照,且附上创作意图,创作过程、作品阐释等相关内容;创意类作品需呈现正确的价值观。

3. 多维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不仅可以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更能促进学生对此次活动的全面认识。为了证明该实践活动是否实现了以微知著、以美育人的教育使命,并能有效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面传播。我们在评价环节设置了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其中,学生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两个赛道分别评选出6个优秀作品进入第三方评价,即借助“首届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的竞赛方式,由12个作品的作者代表以PPT形式现场陈述,由微生物课程教师代表、学院学工组代表、高年级热爱微生物学的学生代表、微生物学方向和生物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代表及其他教职工代表等组成。评分量表从微生物实验操作、作品美感、思想文化蕴意、设计创新等几个维度设置。

四、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实践效果

此次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共产生60个作品,固定赛道作品30个,涉及了规定的7个主题,但是简笔图设计远远超过了给定的样例。创意赛道作品30个,其主题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汤圆、玉兔等)、有寓意的自然景观(莲花、枫叶等)和动物(小修狗、和平鸽等)、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神州十七号等)等,充分发展和彰显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一等奖作品赏析

固定赛道一等奖作品名为《锦绣山河》,符合了给定的主题三——生态“共同体”,其以酵母菌和霉菌作为画笔,根据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等诗句,串联起绿水青山为蓝图,将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锦绣山河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培养皿画布上。该作品展示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文化底蕴,表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展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努力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以实践领略祖国大地,以初心牢铸复兴使命,共绘绿色画卷,共创锦绣山河。因此,锦绣山河这一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倡导,以及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4]

创意赛道一等奖作品名为《一“鹿”繁花》,此作品由作者自由创作,其主体为一只梅花鹿,鹿被视为神物,可代表财富(和“禄”同音)、自由、健康(道家寿星们都是以鹿为坐骑)、美丽(俪皮就是鹿皮)、权利(所谓逐鹿)、活力和机敏等;鹿的脚下是片片雪花铺满的银色大地,与路谐音;鹿的正上方有一轮弯月,照亮前方道路;空中飘散着如花朵般美丽的雪花寓意一片繁华似锦。主体颜色为乳白色,寓意世界银装素裹的景象,月亮为淡黄色,更能突显月光的皎洁明亮,起到画龙点睛之神笔。该作品寓意即使是在雪天的严寒之中,即使脚下的路冰冷刺骨,即使未来还有未面临的种种困难,我们都要像小鹿一样警觉机敏,向前奔走,踏雪而来热爱自由,做到不畏困难!找到指引前方路的月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样困难也会像雪花一样美丽,脚踏实地地铺平前方道路,成就我们更美好的人生!正如习总书记曾提到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QQ图片20240314201504.png


2. 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成效

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不仅要利用不同微生物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和群体形态特征,还要创新性的设计和构思拟表达的主题,并利用简笔画的设计创意功底,在培养皿上尽情展示微生物世界的奇妙之美。此次活动不仅在学院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通过该创新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微生物专业技能和知识,也获得了对科学、艺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认识和体验,既检验了同学们微生物学无菌操作能力,又有助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微生物乐趣、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团队创作能力,引导学生们欣赏了微观世界的精彩,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5];同时,通过本次活动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和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宣传和推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结语

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首次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是集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也是我校首次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工作融入到了实践教学工作中,因此,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该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我院学工组成员们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活动反响很热烈,学生也表示受益颇丰。微生物学课程组也希望同学们带着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妙。今后,我们课程组将持续在主题设计、教师培训、学生参与人数等上下大功夫,增加活动的文化性、观赏性、全员性。

参考文献

[1] 陈飞."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政治态度培育的路径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7):3.

[2] 牛叠亚.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以"细菌作画"为例[J].中学生物学, 2022, 38(10):83-85.

[3] 张会香,李子院,李静,等."以成果为导向,以赛促学"理念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微生物, 2023, 53(3):145-147.

[4] 王天一,王圣祯.文化自信熔铸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观察, 2018(7):3.

[5] 刘丹,陈明霞,葛慧华,周树锋.培养皿艺术大赛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 化,2020,7(27):160-163.

 

 

* 通讯作者:胡青平(1972-),女,博士,教授,山西师范大学网络思政研究员。

资助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师范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项课题“以微知著 以美育人——培养皿艺术创新活动的实践研究”(2023DBF39L07)的阶段性成果;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2YJJG131);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20220496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YJSKCSZSFK-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