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正文
引言
教育部在2017年9月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运用、分析、认知和解决实践问题与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素养积极开展,着力发展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与日常活动中问题的解决以及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不仅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方面,还要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策研究
(一)以兴趣提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条件之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应该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应该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面,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面,还要求教师积极响应新教育理念,将教学导向放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为主,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尝试创新探索符合学生的新教育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性以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首先定制合理的活动教学计划,围绕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教学,学习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到生活当中。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生活选取主题“小妙招去污渍”,在日常生活中衣服的清洁是家长每天都会做的,学生在吃饭时会经常不小心滴上油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如何去除油渍”的各种方法,然后由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选出觉得最有效果的方法定制出操作流程。然后根据方法将需要准备的实验工具,实践活动进行时由每组进行亲自实践,然后得出实践结果并且记录对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学生在各组方式验证中梳理出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尝试应用到生活当中,在妈妈面前展示一下活动小成果。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尝试与筛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耐心和观察能力还能更好地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有效带动。
(二)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核心素养培育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体,其主要教学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学习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展时正确引导学生,将活动教学内容优化,让学生通过一项实践活动的参与产生连锁学习反应,由教师督促的被动教学转为主动学习,进行学习空间的有效扩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中国情节——美食”这一主体活动的开展时,通过对于传统节日以及对应民俗的了解,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文化素养中感受节日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发掘中华传统有序传承,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情感共鸣,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将对应节日的影像资料准备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对应节日的美食适量准备,教师提前让学生在书籍或网络资料进行查找节日的相关资料信息。活动主题可以分为“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让学生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一一列举,还可以在列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古诗词与对应的节日描写朗读出来,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词的美与节日的氛围;“我与传统节日不得不说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将过节发生的各种趣事或者是身边的故事列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模式;“我爱的节日美食”让学生根据节日说出各地美食,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延展性,这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美食让学生说出是什么节日的美食,学生在各地美食查阅中对比出南北文化差异以及饮食差异,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扩展。这种活动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不仅能在轻松愉悦的活动环境中参与,还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蕴意。学生在了解中国节日中思维延伸还能联想到各民族的节日是否相同,进而去主动查询相关资料,这就达到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的。
(三)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以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并重视学生的行动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重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活动主题新颖且吸引力强。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可将社会实践与校园活动相结合,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体验社会生活,从而有效锻炼其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意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合理消费”主题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探究,让他们了解家庭日常支出、消费结构、每月收支情况。学生根据调查分析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教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尝试定制月消费账单,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经济观。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强消费观,避免浪费,提升理财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分层活动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应当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分段教学设计,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综合能力差异,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做到有针对性设计,有选择性执行。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学习态度的转变对学习成效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学生在“善待自己、关爱他人”主题活动探讨时,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自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活动的侧重点明朗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创设情景,根据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可以实现情景设计分层,构建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有一个小男孩拿着5元钱去买酱油,酱油的价格是4元,剩下的钱给小男孩买零食吃,小男孩走到路口看到一个老婆婆在乞讨。小男孩犹豫了一下去了超市买了酱油买了一个0.5元钱的棒棒糖,将剩下的0.5元钱给了乞讨的婆婆,小男孩愉快地回家了。第二个情景,一个盲人在夜里回家总会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路,他手里总是拿着一个手电筒。别人好奇的问:你看不见还打手电筒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盲人却一本正经的回答:手电筒是为了为别人照亮路,这样他们就能看到路,而不会撞到我,这样是在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通过两个情景的构建让学生们有选择去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通过情景构建让学生体会“关爱”的涵义,在关爱他人的前提标准是善待自己。借此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影像将社会上需要关爱的人和社会现象罗列播放,在一个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让学生尽量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学生的社会情感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结束语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技能水平有所提升,是核心培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探索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初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理念上要有一定创新,采取分层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摒弃传统教学思想中的形式化,表面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逆向思维得到启发。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佳途径。教师也应当积极高自身的专心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新教育理念,将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更高效更好地培育。
参看文献
[1]张颖. 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张勇.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培育实践创新核心素养[J]. 名师在线, 202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