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锻炼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体育锻炼;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
正文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自选课题(批准号:2022016);2021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JG-21-16-12);2023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基础专项课题(批准号:SRJCJY202305);2023年度上饶市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3YB54);2023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一流课程(饶师院教字〔2023〕45 号);2023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自选课题(批准号:SRSK202312)。
前 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为中小学生减负增效。在《意见》实施的两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减轻了学生和家长参加校外辅导班课程学习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增强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从整体上看,学生由过去的“传统学习”向“新时代学习”转变,学校体育也亦是如此,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极大的激发了中小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学校体育也开始尝试“运动俱乐部”的主体发展,挖掘学生的运动特长。虽然,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见,但是由于地域差异以及政策传达的落实、师资力量等问题,有的中小学校没有得到较好地改善,学校体育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连年下降[1]。有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等造成的[2]。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还不清晰,但有不少研究论证了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二者的关系,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比如,美国的伊利偌伊州的内珀维尔中学从2003年开始实施“零时体育计划”,要求学生到校后先进行有氧运动,并且通过心率仪器来监测学生的心率是否达到70%以上,通过后则可进入教室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经过检测发现学生体内的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这些物质对人的记忆力和专注力有重要的影响,该计划实施几年以后,该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跃上升至全美前3%[4]。基于此,本研究从我国实施“双减”政策的视角下,尝试分析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体力和智力双向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1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中学4所(城区2所、乡镇初级中学2所),每所学校各抽取一个年级,从三个年级中各抽取一个班级,根据班级见习、请假的情况,每班级选定人数为30人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合计3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试。问卷回收率为336份,有效率为93.3%。其中从性别来看,男生为200人,女生为136人,从年级来看,七年级为115人,八年级为110人,九年级为111人,被试者的年龄范围在13-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65±0.88)。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涵盖了个人背景信息、生活方式及学业成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个人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就读类型、户籍所在地以及是否为留守儿童。生活方式方面涉及上学方式、每日睡眠时长、早餐习惯、每日做作业时间以及手机使用情况。在此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向所有参与者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并征得学生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他信息由调查人员协助学生独立完成问卷,随后由调查人员核对后收回。学科成绩部分由调查人员与各班班主任统一填写。此份问卷基于文献查阅[5]以及咨询专家的建议编制而成,问卷主体部分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
1.2.2身体素质测试法
身体素质评估涉及50米短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20米往返跑(简称20-SRT)。前三项测试遵循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由专业体育调查人员根据2014年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进行[6]。至于心肺耐力测试,则以20-SRT替代传统的1000米(男生)和800米(女生)跑步项目,这一代替方案得到国内外多项研究的验证,证实20-SRT对评估学生有氧耐力具有高效性和可信度[7-9]。更详细的20-SRT测试方法请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9]。
1.2.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是由体育专业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调查开始前接受了全面的培训。这次培训涵盖了调查方案的理解、问卷内容和技巧、身体素质测试的执行,以及学业成绩数据的录入和问卷回收等方面。培训内容详实,涵盖广泛,确保调查过程和身体素质测试严格按照既定要求进行。
1.2.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都经由Epidata3.1软件进行双人录入,录入后进行数据库核验以确保准确性。随后,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将其按照性别和年级进行均值比较。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将身体素质成绩转化为百分制得分,并借助偏相关分析探究身体素质得分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性,检验水准α=0.05。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的比较
根据表1统计的数据来看,在身体素质方面,除坐位体前屈项目女生要好于男生之外,男生在50m跑、立定跳远以及20-SRT的水平均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女生。在学业成绩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学业成绩要逊色于八、九年级的学生,可能是该部分学生在升学、环境的影响下导致该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未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八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要好于九年级,其他学科学业成绩则稍逊色于九年级,比如,政治、地理、历史,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对该方面学科知识有新的理解。
2.2 身体素质得分与各科学业成绩的偏相关分析
模型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年级变量的前提下,身体素质各项目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即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从身体素质所测试的项目来看,50m跑和立定跳远与部分学科成绩两两存在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50m跑与语文(r=0.259 P<0.01)、数学(r=0.185 P<0.05)、政治(r=0.328 P<0.001)、地理(r=0.186 P<0.05)和总分(r=0.173 P<0.05)。立定跳远与政治(r=0.189 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的比较
人口统计指标 | 人数 | `x±S |
性别 | ||
男 | 200 | |
女 | 136 | |
年龄 | 14.65±0.88 | |
13 | 98 | |
14 | 165 | |
15 | 73 | |
身体素质 | ||
50m跑 | ||
男 | 200 | 9.39±1.25 |
女 | 136 | 8.95±1.31 |
立定跳远 | ||
男 | 200 | 213.29±3.60 |
女 | 136 | 169.81±8.13 |
坐位体前屈 | ||
男 | 200 | 10.14±4.89 |
女 | 136 | 12.53±5.68 |
20-SRT | ||
男 | 200 | 36.47±4.34 |
女 | 136 | 30.68±3.61 |
学业成绩 | ||
语文 | ||
七年级 | 115 | 82.66±11.87 |
八年级 | 110 | 91.48±9.43 |
九年级 | 111 | 90.28±10.61 |
数学 | ||
七年级 | 115 | 86.99±24.36 |
八年级 | 110 | 93.75±21.41 |
九年级 | 111 | 92.56±20.34 |
英语 | ||
七年级 | 115 | 76.64±24.76 |
八年级 | 110 | 78.93±26.66 |
九年级 | 111 | 82.36±24.46 |
政治 | ||
七年级 | 115 | 32.21±10.83 |
八年级 | 110 | 43.80±15.88 |
九年级 | 111 | 45.78±14.91 |
历史 | ||
七年级 | 115 | 30.56±9.17 |
八年级 | 110 | 50.70±16.32 |
九年级 | 111 | 53.70±16.31 |
地理 | ||
七年级 | 115 | 29.79±5.35 |
八年级 | 110 | 52.10±18.51 |
九年级 | 111 | 55.28±18.27 |
总分 | ||
七年级 | 115 | 338.85±13.76 |
八年级 | 110 | 410.76±18.19 |
九年级 | 111 | 393.04±17.29 |
模型2,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留守儿童、户籍所在地和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变量的前提下,身体素质各项目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同样表现为即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从身体素质所测试的项目来看,仅50m跑与部分学科成绩两两存在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50m跑与语文(r=0.248 P<0.01)、数学(r=0.227 P<0.05)、政治(r=0.285 P<0.01)和总分(r=0.183 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身体素质得分与各科学业成绩的偏相关分析
控制变量 | 变量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总分 |
模型1 性别+年龄+年级 | 50m跑 | 0.259** | 0.185* | -0.025 | 0.328*** | -0.028 | 0.186* | 0.173* |
立定跳远 | -0.159 | -0.071 | 0.110 | 0.189* | 0.013 | -0.053 | -0.012 | |
坐位体前屈 | 0.084 | 0.025 | 0.018 | -0.012 | 0.058 | -0.022 | 0.006 | |
20-SRT | -0.057 | -0.089 | 0.087 | -0.095 | 0.063 | 0.032 | -0.014 | |
模型2 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留守儿童+户籍所在地+每天做作业的时间 | 50m跑 | 0.248** | 0.227* | -0.024 | 0.285** | -0.006 | 0.137 | 0.183* |
立定跳远 | -0.154 | -0.071 | 0.107 | 0.166 | 0.029 | -0.041 | -0.014 | |
坐位体前屈 | 0.092 | 0.001 | 0.094 | -0.023 | 0.044 | -0.062 | 0.048 | |
20-SRT | -0.050 | -0.075 | 0.115 | -0.094 | 0.033 | 0.032 | -0.010 |
注:*P<0.05 **P<0.01 ***P<0.001
3 讨论
经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等[11-15]。然而,在探讨学业成绩影响因素时,一些观点认为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即体育锻炼抑制学业成绩的提高[16]。更进一步,有人持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种不成立的观点,对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持怀疑态度。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与其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具体而言,50米跑与语文、数学、政治以及总分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17-18]。从另外一点也说明了“双减”政策的落实,通过增加中小学校体育课时量,课堂质量被重新重视以及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贯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墨守成规的应试化教学方式,增强了中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激情。所以,在今后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应该重视学校体育教育,让体育回归学校教学的初衷,使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真正做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据目前文献调查显示,国内关于身体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研究较为稀少,而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强调有氧气耐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较高,甚至高于与身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某些学者的研究认为,有氧气耐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注意力来实现的。研究表明,有较高有氧耐力水平的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注意力水平,这也反映在其较好的学业成绩上[19]。然而,本研究并未得出有氧耐力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的结论。另一方面,速度素质是指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而相关研究显示,速度素质较好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的协调性。这些学生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更快,整体智力水平也更高,因此展现出更好的学业成绩[20]。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不过,有关学生速度素质与学业成绩相关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整体上来讲,不管从前人的研究来看还是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均显示出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学生成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国家推行“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就是减负增效,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家长在孩子培训投入的经济压力,增加学生校内参加户外运动、体育锻炼时间和机会,释放孩子在该有的年龄段的天性。在过去,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一度影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恶化、视力不良上升等。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抑郁检出率约为30%[21],近视率约为53.6%[22],近视率高居全球第一。这样恐怖的数字背后是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阻。所以,“双减”的减负增效,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增强了学习效率,这对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与各科学业成绩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循证[23]。
4 结论
50m跑与语文、数学、政治和总分的学科成绩呈正相关,存在统计学差异;立定跳远与政治学科的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存在统计学差异。总而言之,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正性相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2015-11-25)[2018-04-21].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
[2] 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7-71.
[3] 姚琛.南京市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6):851-853.
[4] DEB RA V. Exercise seen as priming pump for students' academic strides[J].Education Week,2008,27( 23) : 14-15.
[5] 和红.北京市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4):460-464.
[6] 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EB/OL]. [2014-07-28]. http: / /www.csh.edu.cn/index.htm.
[7][10]陈嵘,王健,黄滨.三种心肺功能运动负荷测试的评价效度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52-54.
[8] 邹志春,陈佩杰,庄洁,等.青少年有氧能力的测量、评价与应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95-100.
[9] 孙毅,尹小俭,李玉强 等.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20m往返跑年龄性别和地区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77-1780+1784.
[10] 马晶瑶.《加利福尼亚体适能测试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11] Marzano. The Role of Physical Fitness in Academic Achievement[D].Walden University,2010.
[12]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 谭英.学生家庭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14] 余悦.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的中介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5] 霍金芝,邹艳,蔡琰,等.学习动机研究Ⅱ:动机和智力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8(3):181-182.
[16] 王琳.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学习成绩复杂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7] DWYER T,SALLIS JF,BLIZZARD L,et al.Relation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to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in children[J]. Pediatri Exerc Sci,2001,14( 3) : 155-169.
[18] 梁科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9]WELK GJ,JACKSON AW,MORROW JR,et al.The association of health-related fitness with indicator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exas schools[J]. Res Q Exerc Sport,2010,81( Supp 3) : 16 -23.
[20] Irene Esteban - Cornejo. Independent and Combined Influence of the Components of Physical Fitnes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Youth[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65( 2) : 306 -31.
[21]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2] 陈鹏.我国近视患者已达 6 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EB/OL].(2018-08-20)[2021-11-20].http//education.news.cn/2018-08/20/c_129935722.htm.
[23] 王家宏,许英男,董宏.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融合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