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大单元教学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下诞生的全新教学形式,立足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教材标准和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构适合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制定针对具体学情境主题、目标和情境,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成为重要课题。
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将同一主题下的语文课文深入分析、并开展相应的整理、重构工作,进而发挥大单元教学的强大功能。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主动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中转变出来,将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教师综合利用教材内容的形式,真正将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阶段选用了《纪念白求恩》《再塑生命的人》等文章,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相似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作者优秀的写作手法,品鉴其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思想情感的具体表达方式。学生在分析学习对应文章的过程中,逐渐学习掌握如何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描写任务,包括如何描述事物、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点等,体会故事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根据作者原本的学习意图,理解其表达自身情感时对语言文字的具体处理方式,理解背景知识和其中隐含的哲理[1]。此外,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也可以根据文章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应整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景物描写散文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中隐含的真情实感、使用各种灵活的写作技巧,赏析鲁迅、朱自清和老舍等著名文学家对语言文字独特的掌握能力,深入体会文章中隐藏的细腻的情感表达,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设计中不同语文教学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其中的联系为学生敲定适应的单元主题,实现跨越式的单元整合,也能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当下采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单元内容的设计通常采用平行式结构或层进结构。平行式结构通常指单元中的不同文章相互平行或交叉,层进结构则是指文章顺序安排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递进殊勋方便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此外,教师为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也可以跨越学段、跨学科的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全面横纵联系的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需要基于教材给出的学习主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根据单元导读设定对应学习目标[2]。
教师教学平行式结构的单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用的大量散文为例:本单元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散文“形散意不散”的内涵。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章《济南的冬天》,掌握基本的散文阅读学习方法,标注其中的重点知识,当学生基本掌握其中知识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散文学习之中,自主学习文章《春》。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主动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也能帮助其巩固锻炼刚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真正理解散文的学习方法和要领,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时,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其心理和情感体验,使之参与单元情境教学活动时既能获得良好体验,也能从中搞学习掌握对应的语文知识。教师基于大单元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使情境具备一定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明确理解不同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将单元主题作为串联情境的线索,从而使单元情境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提升大单元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效果,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现代教学工具进行相应优化。一方面大单元教学理念是基于教育现代化诞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传统依靠教师口头描述的情境创设已经逐渐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而创设单元教学情境,成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必然趋势。
以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人类的动物朋友”,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中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写作主题为学生创设连续的教学情境如下:某天你只身来到大自然之中,获得了与动物对话的能力,获得各种各样动物朋友的帮助,了解它们的所思所想。既能方便教师虽然插入不同有关动物的文章内容,也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学生通过类似的趣味教学情境,主动学习应用有关动物描写的各种技巧,学习作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感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展大单元教学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总结上一阶段语文学习、调整下一阶段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习惯性受到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开展教学评价时更加重视学生本身的语文应试成绩,忽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但是,大单元教学的评价应当贯穿于完整的学习之中,着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指导性等功能,进而推进大单元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教学评”三者,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大单元教学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反馈,从而方便教师及时调整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师更要立足于学生具体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有着各自的身心特点、性格特征和兴趣方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青春期,教师如若忽略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容易造成师生隔阂,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教师教学实践中发现,某同学对大单元教学的新模式嗤之以鼻,以为大单元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做的形式主义工作。教师发现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根据之前的大单元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习题训练,学生惊奇的发现自身从宏观掌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确有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于是从此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内在优势,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大单元教学之中。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立足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采用综合的策略,从宏观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更加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燕.试论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117-119.
[2]宋玉芬.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2023,(28):93-94.
[3]冯丽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7):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