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谷晓原

本溪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关键在于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精选关键知识点和设计具体案例实例,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在教学方法上,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创设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科兴趣,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评价体系的优化包括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和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大单元

正文


引言

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法传统呆板、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优化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如何明确关键知识点、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创设情境,以及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策略,期望为初中地理教育提供可行的改进方案,以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特点

(一)地理大单元的特殊性质

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在其整合性与综合性以及跨学科性质方面,整合性要求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时各种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相互交融的整体。地理大单元的综合性迫使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多方面问题的全面思考能力,不仅关注于零散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对于综合性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地理大单元的跨学科性质使得其涉及到多学科知识,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科背景,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大单元中,学生面对来自地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素,促使他们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认知。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批判性思维在地理学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育者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合作与沟通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教学设计,教育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观点,提高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欲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三)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

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涉及到对不同学习风格的灵活应对以及多元评价方法的合理运用,了解和应对不同学习风格是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在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育者应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元评价方法的运用也是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在地理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单一知识点过多,导致学生面临记忆负担过重的挑战。在大单元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往往庞大而繁杂,如果不合理筛选和整合,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陷入接收信息的困境,这不仅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内涵,也限制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大单元内容难以把握,容易偏离核心素养目标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设计大单元时,难免会面临深入挖掘知识点与确保内容丰富度之间的平衡难题,一旦过于追求知识的广度,导致教学目标的模糊,使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失去焦点。

(二)教学方法问题

在地理教育中,教学方法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以及针对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动参与的需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学科失去兴趣,仅仅学习视为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限制了他们对地理学科深层次理解和实际运用的潜力发挥。针对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往往未能根据不同素养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某些方面得不到充分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以及评价方式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建立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当前的评价往往侧重于传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评价方式与目标不一致是评价体系待改进的另一方面,如果评价方式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匹配,就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真实水平。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地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优化中,关键任务之一是明确关键知识点,以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育者需要审慎选择与大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关键知识,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涵盖必要的基础概念,又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精心的筛选和组织,教育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解决问题等重要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和职业环境的需求。为了深化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教育者还应设计丰富的案例与实例,以提供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材料,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抽象的地理理论与实际情境相联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案例与实例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更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解决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深化理解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地理概念,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地理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激发学科兴趣,引入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创设情境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另一个关键策略,通过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具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情境教学可以抽象的地理概念嵌入到实际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例如,通过模拟地理实地考察、社会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独特兴趣。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参与度,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三)评价体系的优化

评价体系的优化关键在于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和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是确保评价体系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这需要教育者明确定义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确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指导。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评价体系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传统的考试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可以采用项目评估、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实践中,教育者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特点,建立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评价体系的优化旨在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

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优化探讨,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关键知识点的精选和具体案例实例的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深度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推崇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情境创设,旨在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激发学科兴趣。评价体系的优化包括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和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有望提升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庄丽.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中国南,北方地区"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22(5):5.

[2] 刘琴.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 2021, 000(034):P.72-74.

[3] 许雪钦.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探究[J].成才之路, 2021(20):2.

[4] 高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J].  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