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方•悟法——小学语文落实育人活动有效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威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草林中心小学 3439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认知、情感、社交和实践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其次,强调了创建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的互动和表达,并举例说明了尊重、合作和自由表达的实施方法。介绍了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包括启发式教学、项目学习和学习中心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些有效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能力和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育人活动;策略

正文


在当今社会,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提高学业成绩的过程,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育人活动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寻方•悟法——小学语文落实育人活动有效策略"为题,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落实育人活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通过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创建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以及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品德、能力和素质。这将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育人的基本概念与实施原则

(一)基本概念

课程育人是指通过在学校的教育课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素质,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强调课程本身具有育人功能,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课程育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传递正面价值观。其次,课程育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这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总之,课程育人是一种以课程为基础的全面育人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核心能力和文化修养,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需要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寻求更有效的育人策略。

(二)实施原则

课程育人的实施原则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落实育人活动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以确保育人目标能够有效实现。

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性。课程育人应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品德、身体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合理布置学科任务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其次,注重个体差异化。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设置实际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创作。课程育人的实施原则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差异化、知行合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落实育人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小学语文实施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实施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通过制定清晰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认知目标主要指学生对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设定阅读理解目标,如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中关键信息、抓住作者意图的能力;也可以设定写作目标,如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类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其次,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美的力量和文化的熏陶。社交目标是指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包括表达观点、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等。例如,教师可以设定课堂合作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白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本内容,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当教师将这些目标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并给予学生实际例子的引导和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二)创建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

一个积极、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一个尊重、关爱和信任的氛围来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歧视、不偏袒,给予他们平等的关注和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读书中的收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享并相互尊重。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共同努力的意识。例如,教学《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提出来的问题,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总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和独立思考能力。当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和实际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在和谐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答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项目学习是指将各个知识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活动来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让他们自主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当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实施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并促进其品德、情感和智慧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因此,在课程育人活动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尝试和运用这些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浩.回归母语:语文课程的文化育人转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三种文化的理解[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6):12-14.

[2]陈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48-50.

[3]吴聪娣.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J].教育观察,2020,9(35):120-122.


...


阅读全文